日本陶器・永楽燒(京燒) 初談
UPDATED 21.12.2020
― 幕末京焼名工 11代永樂保全
永楽燒
屬於京燒之一,京燒泛指京都所產陶器總稱。
仁清,粟田,清水,乾山,永樂,有田,唐津,高取,薩犘,荻燒,備前,尾戶,淡路,會津,九谷,信樂,萬古,瀨戶及美濃燒等等...
永楽燒由初代西村家祖西村宗禪設立,宗禪應千家開祖千利休(宗易)師傅茶人武野紹鷗要求而燒出茶の湯用「紹鷗御好」土風爐及春日神社陶器被受茶人喜愛,稱為奈良風爐師・善五郎。
至室町(1)末期、西村家一直擔當千家十職 (2) 土風爐師及燒物師職位。
― 茶具備討集 一漚軒宗金 著
早稲田大学図書館 藏
追塑歷史, 江戶時期1739年千利休百五十年忌茶會上只有五名千家職工匠
茶碗師・樂吉左衛門
塗師・中村宗哲
袋師・土田友湖
竹屋・玄竺
袋師・二得
到江戶時期1758年舉行的千宗旦百年忌的茶會上,定下負責為千家製作茶道具的十個職位,但偶爾會有所更改。到江戶時期1840年千利休二百五十年忌,最終定下負責為千家製作茶道具的十個工匠家族 。
釜師・大西清右衛門・以釜為主體的鐵製品
塗師・中村宗哲・棗、菓子器塗物
指物師・駒沢利斎・棚、爐邊木製品
金物師・中川浄益・建水等金工品
袋師・土田友湖・服紗、仕覆布製品
表具師・奥村吉兵衛・掛軸、風呂先屏風等紙製品
一閑張細工師・飛来一閑・菓子器、茶棗等製品
竹細工・柄杓師 黒田正玄・花入、蓋置等竹製品
茶碗師・樂吉左衛門・樂燒茶碗
土風炉・焼物師 西村(3)善五郎 ・土風呂(陶器製風爐)、色繪茶碗及水指等陶器
備註
(1)
室町時代 1336年–1573年
戰國時代 1467至1590年
安土桃山時代 1573至1603年
江戶時代 1603至1868年
(2)
千家十職是指為千家(千利休家族)生產茶道具的十個工匠家族。因為當年千家使用的茶道具都經特定工匠製作,到後來每年的儀式,年祭或年忌都分別由十個工匠家族專門為千家製作。大正4年1915年大阪三越「十職展」開展過後、被稱為現今的「千家十職」。
(3)
西村家由初代西村宗禪開始
二代 西村 宗善
三代 西村 宗全
四代 西村 宗雲
五代 西村 宗筌
六代 西村 宗貞
七代 西村 宗順
八代 西村 宗円
九代 西村 宗巌
十代 永樂 了全
十一代 永樂 保全
十二代 永樂 和全
十三代 永樂 曲全
十四代 永樂 得全
十四代 永樂 妙全(得全之妻)
十五代 永樂 正全
十六代 永樂 即全
十七代 永樂 善五郎
― 花紅葉都咄 天明8年10月刊著者千秋老人
― 京都市の京都の歴史〈10〉年表・事典 (1976年)
第十代 西村了全1770至1841年
1788年正月30日(3月7日)發生了京都歷史上最大型的火災「天明の大火」由鴨川東岸宮川町団栗図子(団栗橋與建仁寺之間的小路,図子解作小路)住宅開始受強東風影響蔓延至北部鞍馬口通、南部七條通、東部鴨川東、西部千本通。大約燒毀36,797軒(棟房)1,424町(街)201寺院37神社6萬5千3百多家戶包括京都御所,二条城及西村家工房(一直沿用的第三代宗全印及家傳記錄被燒毀)
第十代西村了全決定重建西村家族並建造了一家新工場,並以前代善五郎手工藝重塑家聲。因 茶碗師樂家九代楽了入同時搬至永樂家附近油小路一条下ル油橋詰町,並教授第十代西村了全陶藝技術令西村家踏入茶陶的新轉變, 制作土風爐以外的茶道具。
因第十代西村了全沒有後裔所以把養子陪養成第十一代後人即永樂了全,與青木木米、仁阿弥道八於江戶時代齊名成幕末京燒名工。於1827年更獲紀州徳川家徳川治寶賞識,於其別墅西浜御殿庭院開窯,贈賜 「河濱支流(かひんしりゅう)」金印與「永楽」銀印,因震興家族而被稱為永楽燒家祖。
― 河濱意指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
中國上古時道教與民間信仰的地官大帝舜,
在永濟縣北部(河濱)燒製陶器,
陶工與他合作的陶器都特別精細。
自此由第十一代晚期第十二代開始使用永樂印於作品之上,同時十一代永樂保全曾於日本世族門閥五攝關家之一鷹司家「陶鈞軒」作陶贈賜「陶鈞」印章。關於當時永樂燒特色可以從第十一及十二代開始說明。
第十一代保全一直研究染付、色繪、金襴手、古染付、祥瑞、交趾、呉須赤繪、安南、御本、仁清寫等表現手法,因不斷學習不同技法卻造成質量參差不齊。晚年時把明朝風格與日本京燒特徴合併利用金箔針雕刻,通過運用金箔銀箔白檀塗而成的交趾技法成了新的永樂燒特徵。
第十二代和全透過御室永樂窯研究出通過塗層於容器表面上形成布紋理稱為布目手、慶應2年1866年加賀大聖寺藩主前田利極邀請第十二代製作九谷燒習成赤繪金彩加上早年研究戰國和漢古器(江戶晚期至明治時期出色的陶藝名人喜好)發展出永樂金襴手(赤繪),永樂燒圖樣圍繞花、草木、魚、七寶紋…
同時不重視姓氏的日本被外來文化影響,於第十二代永樂和全於明治元年1868年政府訂立「戸籍法制定」明治4年1871年正式定姓為「永楽」
這便是早期永樂燒的「起」
― 鑑定陶器全書 大西林五郎著
永楽燒資料稍後更新
. . . . . .
文樣・源氏雲
UPDATED 12.12.2020
― National Museum of Japanese History
源氏雲 げんじゃも
雲形狀利用曲線連接而成,最經典出現於源氏物語繪巻中的金色夕霞。似是留白更像引導讀者視線加強理解繪卷中的暗示,金色的夕霞時而雲霞,時而砂浜,時而大海。
源氏雲也是時間的表現方式,有時候像早稲田大学図書館內的絵入源氏物語以漫畫的對話框般給予讀者想像故事中的內容。具有拆分屏幕和進行較大內容更改的效果因為雲形是最自然的彎曲分隔線。
― 絵入源氏物語第九章 女三の宮の物語 懐妊と密通の露見
源氏雲 げんじゃも
除了帶有時間的表現外,同時帶出而今之山水觀賞方式予讀者,山水日本自從平安時期後枕草子、土佐日記及長保年間的源氏物語慢慢印證著以個人感嘆與對人生的矛盾而感到無奈的美學精神稱為
「物哀」
江戶時代的國學者本居宣長研究源氏物語後提出
近代日本人的審美わびさび「侘寂」也是由物哀與以武士為政治體系中心的鎌倉/室町時期所發展出來。當時的日本所發展出這種美學精神也需要參考古書中提及的四季轉變天氣與人的關系、如元朝/鎌倉時中國畫師以人物、花鳥、山水為主。日本鎌倉後以四季、花、草、雪、月等季轉中的細節。
下圖南蛮図扉風黑色作為海水,金色作為雲霞與土地。屬日本人留白的方式在有限的空間(紙上)引導出深度。
― Kobe City Museum / Modified for description
. . . . . .
負法創作・帰化植物(上)
UPDATED 29.11.2020
造形作家 東影美紀子
Mikiko Higashikage
2005年 武蔵野美術学園 媒體表現科 版画課程
2006年 受賞 「第10回 若き画家たちからのメッセージ展」(買上賞)すどう美術館
2014年 美術家夫婦成立morinosu
蒐集日本歸化植物書藉11年時間
自2009年看梅原氏寫的『猛の森の思想が人類を救う』對日本日傳統以來草木國土悉皆成佛的精神信仰十分好奇。
後來2018年開始與不同的工藝士合作聯成各種關於植物為主題的設計,第一個項目找來以負手法創作的造形作家東影美紀子合作。
― Mikiko Higashikage
日本負法的介入
日本大約有66至67%土地屬森林佔有,約53%是天然森林而餘下的是人工林。創作植物系列前,我們先研究了日本宗教與大自然的關係,也是一般歷史研究的起點宗教信仰>地理>民俗學,一層一層的分析後總結沈澱加入黑池與東影美紀子的美學理解而成。
公元300至700年晚期的日本古墳時代受到佛教思想影響下、將墓地設計成前方後圓(奈良県天理市崇神天皇陵/丸隈山古墳...) 利用後圓形結構作安放遺體也是為了象徵佛教世界屹立中心的須彌山( 也引發後世庭園設計中的須彌山式石組法 )是佛教世界的中心、四周有日月、大海、四洲、九山八海中最高的一座山。
進入平安時代794至1192年中國經歷唐朝、五代十國、北宋及部份南宋平安時代初期新遷入平安京是三面環山植物資源豐富、更把前方後圓反向發展出北殿(方)南池(圓)左右背是對屋的寢殿造。
平安時代中期受中國及朝鮮傳入佛教思想 - 死後往極樂淨土世界、但中國及朝鮮傳入的思想以外的藝術層面的都以寫實為主、跟晚期的平安時代開始出現的寫意淨土庭園造 ( 京都宇治平等院 )略有不同、跟日本傳統以來草木國土悉皆成佛的精神信仰( 日本現今神道是始於森林信仰 ) 也有人稱為淨土山水信仰更是負法創作的一個例子。
平安時期淨土山水美學引實景大自然山與海,石與砂反映入庭院,雖然嚴格定義上並非枯山水。但是一個虛與實的負法例子,把實景虛化形成園藝,以反方向臨摹形成負的介入。從「無」中感受有的事物,就像1539年出生的長谷川等伯畫出松林圖勾勒出遠處實景,畫出虛無冷寂。
― Tomitaro Makino
. . . . . .